中新网兰州4月8日电 (马爱彬)在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,被巴丹吉林与腾格里两大沙漠夹攻的武威市民勤县,一场跨过十九年的“绿色接力”仍在继续。自“请到民勤种棵树”公益活动建议以来,当地妇联安排以“她力气”为中心,构建起一张掩盖物资保证、技术支撑、人文关心的全链条服务网络,为全国志愿者筑牢“后方阵地”,让荒漠植绿举动既有力度更有温度。
“栽树时留意‘三埋两踩一提苗’,让根系与沙土严密贴合。”4月初,在民勤县收成镇兴隆东滩“请到民勤种棵树”活动现场,民勤县退耕还林作业室主任姜莉玲身着迷彩服,脚蹬沾满沙土的胶鞋,站在沙丘间向志愿者演示治沙栽树方法。
姜莉玲说,沙漠里降水少,三分栽、七分担,头茬梭梭苗得靠人工“喂水”三年,有必要沿着根系呈放射状浇透,等熬过五个伏天,根系扎进湿沙层,才算在这沙窝子里“落户”。
自“请到民勤种棵树”公益活动展开以来,民勤县妇联联合林草部分组成的“女人治沙技术服务队”活泼在沙丘之间。这支由女人林业工程师、退耕还林技术员组成的部队,日均步行8公里络绎于各个植绿点,为志愿者供给“手把手”技术辅导。
从梭梭苗根系舒展视点到麦草方格距离规范,从“三埋两踩一提苗”实操要点到旱季苗木管护技巧,她们依照“理论拆解—实操演示—纠错辅导”的逻辑链条,将杂乱的治沙技术系统转化为“一看就懂、一学就会”的规范化流程。这种环环相扣的辅导方法,让志愿者亲手种下的每一株梭梭苗,都成为科学护绿的鲜活注脚。
“女人技术员更重视细节。”民勤县妇联主席王玉珍介绍说,由女人林业工程师组成的技术服务队,在辅导志愿者栽树时,总能以细腻的观察力捕捉到沙地坡向、地势崎岖等易被忽视的细节,从草料铺设方向、网格尺度校准到苗木栽种深度,她们手把手将技术方法拆解成沙丘上的“实操口诀”。这些藏在指尖的入微辅导,让麦草方格在沙丘外表织成规整的“固沙棋盘”,更让每一株梭梭苗不再是浮于沙表的软弱生命,而是深深嵌入沙丘ECO的“绿色标点”。
此外,在“请到民勤种棵树”公益活动发动前一个月,当地妇联便牵头树立专项服务小组,针对志愿者的餐饮、住宿、物资分配、医疗保证等拟定了具体计划。在栽树现场,女人志愿者们每天早上6点便开端预备早餐,将热火朝天的饭菜按时送到沙丘旁;宿营地内,她们详尽查看被褥、热水供给,让志愿者在劳累后能安心歇息;医疗点上,妇联和谐的医护人员全天候待命,随时应对晒伤、擦伤等突发状况。一起,树立“女人暖心角”,为女人志愿者供给红糖姜茶等生活用品,用细节显示“娘家人”的温情与呵护。
“每天爬沙丘前喝上一杯妇联姐妹递来的红糖姜茶,四肢冻僵时宿营地总有暖乎乎的热水。在民勤种树,累归累,心里却像揣着个‘小火炉’。”来自广州的志愿者李晓盼说,当地妇联发的棉手套,都会考虑打滑问题挑选耐磨防滑纹,给予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家人般的温暖。
“咱们妇联既要当好全国来民勤种树志愿者的‘后勤部’,更要做自动扛起生态职责的引领者。”王玉珍说,近年来民勤县妇联组成了20支“沙漠娘子军”,既参加栽培梭梭、花棒等固沙植物,还经过技术培育和练习带动农村妇女把握滴灌维护、沙工业开发等技术。
一起和谐社会力气建成“女人生态林”680余亩,在青土湖梭梭林基地嫁接肉苁蓉1.2万亩,成活率达98%以上,累计招待全国女人志愿者超1000人次。
王玉珍表明,下一步妇联将树立“种下的树有人管”的长效管护机制,为每个“沙漠娘子军”小队划定50亩专属管护区,由队员定时展开洒水、补苗、病虫害监测等常态化维护作业,让“种下的生态文明种子”不仅在荒漠扎根,更在人们心中发芽。(完)
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: 告发邮箱: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:86-10-87826688